时代颂歌·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熟悉的陌生人
—— 评孙昌武的《老哥俩》
作者:左庄伟

站在我们面前的画中两位老人,似乎是在哪里见过的老熟人。这正是画家孙昌武创作的油画肖像画《老哥俩》给我们的感觉和艺术魅力。

在绘画中人始终是画家关注的主体题材,用艺术语言来描绘不同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尤其是对个体人的形象刻画,可以再现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阶层人的不同面貌和精神世界,所以在人物画中肖像画是根本,是人物画家的基础功力。所谓肖像画就是肖似生活中某一个具体的人,因此肖像画必须是描绘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或者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肖像画创作没有情节性,它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画中人与众不同的相貌和个性特征,只能是“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绘画不同于文字可以长篇叙述一个人身世的来龙去脉,只能定格在一个典型的“瞬间”人们通过对瞬间中展示的人物动态、表情、装束配景环境,提供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认识和理解画中人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精神启迪和审美享受,由于观赏者自身的生活阅历、经验、各方面的修养程度不同,对同一作品,画中人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老哥俩以照相式的姿态站在我们的面前,笑容可亲地看着我们,好像在听对方说些什么自然露出的笑容,由于哥俩性格不同,笑的表情也不同 , 长兄是坦诚开怀的笑 , 而老弟是含蓄冷静的笑,他是位见过世面、见多识广的沉稳机灵人,而长兄是长年劳动于田间善良憨厚老实人,因年老注意保护身体比老弟多穿件外套,戴只低等的助听器,头上那顶比乡下草帽时兴的遮阳帽可能是老弟从城里来往带给老兄的,总之他俩亲密无间是人所共识的,人们可从他俩的形象区别依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经验去想象品味、观赏,去认识时代和人生,在普天的阳光下,一个人,一个世界,盛悟到人、人性、人情、人爱之美好。

画家孙昌武原本也是鲁地闯关东的那代后人,他没有忘记祖辈传承下来的品格和乡土风情,他用画笔永驻再现那份童年的记忆和难舍难忘的亲情和乡情 , 这一切都融入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中。画家自幼就喜爱中国传统的绘画,耳濡目染,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美术学院,受到严谨而规范的学院美术教育,打下扎实的素描和色彩造型基础,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坚持深入生活,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在《老哥俩》的肖像画创作中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写实造型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老哥俩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形象。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它所表现的人物是经过画家高度的提炼、概括,除了细节的真实外 , 还再现了典型时代,社会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既有它的时代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个性,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老哥俩的形象中见得。

油画原本是从欧洲传入的绘画种类,它的传统造型理念是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形象,塑造物理空间形象的体积感,注重块面与光源色造型;而传统中国绘画却注重心里空间的书写,传情达意,创造意象艺术形象,在孙昌武的油画中力求将中西两种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塑造艺术形象,如在造型手法上采用线与面结合、光源色与固有色结合,不强调环境色的表现 , 如体现在人物的肤色,衣服的色彩变化,基本上是固有色的明暗变化,这种艺术表现效果很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因此我认为油画与传统水墨画并列都属于中国画,而中国民族绘画的代表则是水墨画。

在孙昌武的《老哥俩》肖像画中,我们更加理解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简言:“艺术就是情感”;也如国人王国维所说的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和景为一,即一切景语皆情语。画家对童年的见识的深情回忆,借创造老哥俩的艺术形象传达给观赏者,引起同情、感动和共鸣,所以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形象,都是传达自己的社会理念、美学理想和思想情感的符号,这也正是艺术的本质所在。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