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颂歌·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间隙》创作感言
作者:潘文艳

《间隙》这幅画选择的是一个远离当代的题材:一个陈迹斑斑的画室,仿佛已被人遗忘,被人抛弃,但那些充满历史记忆的物件和斑驳的痕迹却顽强地固守着它们的位置,它们在向人们倾诉着曾经有过的故事,画室的历史。我在以一种触摸般的感知力去探索物体、空间、以及它们之间闪烁不定的“间隙”,让这些历史陈迹再次发出令人悸动和震颤的低吟、叹息,并且把它们与即时从窗口泻入的阳光、自然气息如此协调地、和谐地融合一体,陈迹代入了现实,历史因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它给了我们一种审视过去的态度,让我们沉思乃至惊醒。

我想我的绘画是“真实”的,当然对于真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自文艺复兴以来,有自然客观之真实、视觉透视之真实、心灵思维之真实等等完全不同的真实观。每种真实观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具象绘画,涌现出一批具象绘画的艺术大师。但所有这些诞生在新具象绘画之前的具象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二元论地把艺术真实当作一种既定的、外在于人的东西,人只有通过模仿、学习或透视才能将它“再现”出来。正是在这一点上新具象绘画真实观是一种在世存在之真实,它把艺术真实与艺术家的存在活动密切相连,艺术真实因此是一元论的主客体合一的艺术创造,并且永远处在未定的、生成之中。

对于在空间感知上的探索,也是我这个系列创作的动力。画家们总是以某种绘画语言来追求绘画空间的建构,以传达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知觉感知和理想信仰,所以,在我看来这种各人不同的感知是极其珍贵的,也是当代的新具象绘画的存在意义。在这幅作品中,我用到了“丈量”等方式,打破了传统透视空间的几何化、数学化的确定性,表现出不确定、多视角的移动。由于眼球的弧度,我把眼前的直线都显现为一种歪曲,因而整个空间都是歪曲了,由此空间与身体直接地关联起来,让观者也仿若走进作品中去。

作品中“痕迹”的保留,是我绘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霍克尼曾说:“每一个痕迹都是有时间的。”痕迹诉说的就是曾经发生的一切,陈旧画室中的痕迹,是要把我们带向过去的过去,它使得我们的目光无限地向远处延伸,但同时它毕竟已经成为一种无根的飘荡物,它的存在也在宣布过去毕竟过去了。它打破了真实与虚幻,现在与过去的界线,拆解了一切完整的建构。

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路以来的艺术创作,感恩生命,让我能体验、感受和表达。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